资讯详情

编剧水平堪称一流 《生化危机2》是如何成为系列经典的?

小编:简简单单时间:2016-02-08 09:05:31   来源:游戏堡整理

《生化危机》在游戏界可是响当当的系列名作,由其改编而成的电影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,当然对于游戏玩家来说,可能有不少朋友并不买电影的账:好好的游戏不玩,看啥毁三观的改编电影?他们中的多数甚至一遍又一遍地通关着自己心目中的神作,而这其中一定会有《生化危机2》的身影。下面,小编就从各方各面为大家阐述这款游戏到底经典在哪里。

点击下载:生化危机2

1998年的1月21日,《生化危机2》北美上市。北美叫《Resident Evil 2》,当时“BioHazard”被纽约一个摇滚乐队给注册了,才改成这个名字,一直用到今天。“Resident Evil”直译就是“盘踞的恶灵”,稍微艺术化点,其实也能叫“恶灵附身”,比较贴合三上的初衷;“BioHazard”主题更明确些,一眼看上去就能联想到切尔诺贝利那种毛骨悚然,这两个名字其实都不错。

编剧水平堪称一流 《生化危机2》是如何成为系列经典的?

《生化2》是整个系列中最好玩、最耐玩的一部,相信很多玩家的PSP至今还存有镜像。这个系列从1代开始,一直到最新的《启示录2》我都摸过,有的摸了一遍,有的两遍,唯独《生化2》,可以说摸了无数遍,导致不光剧情,甚至先进哪个门,是什么弹药,有几个怪、几根草到今天都能背。

编剧水平堪称一流 《生化危机2》是如何成为系列经典的?

其实直到今天,大部分游戏剧本遵循的还是一个入口,从A到B就完了,撑死了B再分成CDEF等,做成一钉耙,弄一堆Bad Ending,结构很简单。《生化2》的伟大就在于,它一上来就给你A和B俩入口,互相又作为彼此的出口,相当于从两个角度同时展开主线,扭麻花一样,剧情衔接得天衣无缝,大家以前都没见过这种模式,问这该怎么描述呢?想来想去只能取个新名词,叫“表里关”。

我觉得这个词非常好,因为不仅体现了两个角度,而且把整个剧本结构的层次一下拉开,你想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,只能从表到里,越往里越感人,跟摄影的立体光一样,纵深感十足。三上之后的生化系列,虽然也有多角度,但只能叫大平光,就是转换下角色,这对人马从这来到那去,中途会合了另一波,“Are you OK?”一下又分开了,分分合合。就算分屏协作模式也没解决这个问题,基本还是你做这件事,他做那件事,或者一起做一件事,明显缺乏递进关系,始终是一个平面。

编剧水平堪称一流 《生化危机2》是如何成为系列经典的?

不光是生化,以我对游戏的认知,目前还没有哪款能做到像《生化2》这样,当然技术实力上我们早已实现了远超当年CG过场的高清3D化游戏画面,甚至连VR都近在咫尺,但整体的编剧能力依然停在2D时代。我个人认为编剧和技术都会遵循一个迭代规律,就是首先得要有底座,后人才能站在前人肩膀上,一点点去丰满,去突破。《生化2》就是编剧能力的底座,它像个遗世独立的信标一样,一直就在那里闪光,可惜的是没人搭理。

现在我们有很多所谓的游戏学院,学学U3D编程,学学MAYA,然后就出师了。我觉得那些导师们可以回过头去再好好研究下《生化2》,它胜不在画面,亦不在系统,恰恰就在架构编排能力上。这种能力是可以框架和逻辑化的,有些人确实是天才是鬼才,脑筋一转,灵感就来了,但大多数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,所以必须要把感性的东西转化成理性,通过系统化的教学,让更多人掌握其中的规律。编剧不是技术,也不是一门手艺,而是一种看问题的方式,或者叫思辨能力,一直以来我们缺的就是这个。我看过一些游戏学院的排课,多半还是教你一门手艺,捡一板儿砖,拍开游戏行业的大门,拿份高薪水。

编剧水平堪称一流 《生化危机2》是如何成为系列经典的?

《生化2》最开始回过一次炉,当时整个剧本的节奏被空降来的一个东映编剧给搞歪了。三上作为监督,当时一看就怒了,说你这弄的什么东西,放着我来。早期那个版本还不是现在这个,真正“表里关”实际是三上一手锤炼出来的,一旦从片面出发,那这个剧本就完了,实现这种剧本需要强大的宏观统筹能力,每个旮旯你都要兼顾到,这就要求你不光要会策划,还要懂技术,甚至是美术,很多优秀的制作人都是“多面手”,因为他们本身就懂,所以非常清楚哪个该先哪个该后,分配谁该做什么,明确什么时间验收。

我估计当时三上用的还不是传统的迭代开发法,迭代开发的毛病是前边不开路,后面过不了车,一旦一个环节跟不上,后面的全部要停工。因为经历过1代的开发,有了一定的默契,所以很可能采用了像马克·塞尼推崇的那种“敏捷开发法”,这种方法形象概括就是“用车开路”,不仅对团队协同作战的能力要求高,对制作人的要求也更高。日本和欧美的制作人类似于我们的策划,更准确点说叫“全能策划”,运筹帷幄,把握整个项目的大动脉,在整个团队中地位最高。

相关阅读

精彩推荐